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,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,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。(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)
关闭
选择城市
切换城市分站,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

当前选择城市:总站
总站 {{item.sitename}}

【行业警示】光伏出海风险骤增!东南亚布局企业亟需警惕贸易战"寒流"

职场观察 原创

请用微信扫一扫 2025-04-23 14:13 {{clickNum}}

美国商务部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祭出最高3403.96%的惩罚性关税,这记重拳不仅击碎了"第三国转口"的避税幻想,更给中国光伏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敲响警钟。作为从业者,必须清醒认识到:

  1. 供应链安全面临重构压力:美国通过"原产地追溯"机制精准打击中国制造,证明单纯的地理转移已无法规避贸易壁垒。在东南亚设立切片、封装等简单加工环节的"贴牌模式"已失去政策保护,需加速向本土化研发、核心工艺转移的深度布局转型。
  2. 合规成本指数级攀升:此次关税包含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双重惩罚,企业需立即启动供应链审计:从原材料采购凭证、用工成本核算到政府补贴申报,每个环节都需经得起WTO规则审查。建议聘请专业贸易合规团队建立风险防火墙。
  3. 市场多元化迫在眉睫:在美欧市场门槛持续抬升的背景下,应加速开拓中东、拉美、非洲等新兴市场。重点布局沙特NEOM新城、巴西光伏园区等国家级项目,同时探索"光伏+储能"综合解决方案的差异化竞争路径。
  4. 技术壁垒已成新战场:First Solar凭借薄膜电池技术获得关税豁免,印证了技术自主权的重要性。头部企业应加大TOPCon、HJT等N型电池研发投入,中小厂商可专注BIPV、柔性组件等细分领域建立技术护城河。

这场贸易风暴既是危机也是转折点。唯有摆脱低价竞争惯性,构建"技术+产能+合规"三位一体的全球化能力,才能在愈演愈烈的光伏贸易战中立于不败之地。建议从业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,重新评估海外投资布局,将贸易合规纳入企业战略决策核心维度。

顶部